问题 | 社保补缴的起诉时效问题 |
释义 | 社保补缴诉讼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时,诉讼时效期间将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分析 社保补缴诉讼时效为一年,因为“申诉补交养老保险的诉讼”属于劳动纠纷的民事案件。根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诉讼时效期间将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一、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该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建议发生劳动争议后,及时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二、未签劳动合同仲裁时效起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结语 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断情形包括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建议发生劳动争议后,及时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