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撂荒的处理方法 |
释义 | 农地撂荒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耕种条件落后、农民收益低、宣传不足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办法包括改善耕种条件、强化市场引导、加强宣传和完善政策法规。农民需意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的义务,同时鼓励土地流转,建立健全的流转机制。 法律分析 一、改善土地耕种条件落后的土地耕种条件,是导致土地撂荒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强化市场引导作用农民不愿意种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通过种地很难获得可观的收益。 三、加强宣传力度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改变农民耕种的思想,多加大农村的宣传力度,减少弃耕撂荒的情况。 四、完善政治法规有能力的农民不愿种地,因为通过该方式难以获取可观的收益,很难为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一是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长期低迷,从事农业生产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于是,就出现了“弃耕务工”,“弃田经商”为农民的理性选。 二是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导致撂荒。当今农村,普遍都是老人与留守儿童在家,这些老人因劳力有限,不能够承担本户责任田耕作,导致部分田地撂荒; 三是因为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我乡是省扶贫乡,交通不便,大多是典型梯田,坡陡山高,田块小而责任田面积多,劳动强度大,大多不能机械耕作,只能靠耕牛耕田。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 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有“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务工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加大耕地流转力度,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结语 通过改善土地耕种条件,强化市场引导作用,加强宣传力度以及完善政策法规,可以解决农地撂荒问题。农业生产效益低、劳动力不足、自然条件严酷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这样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因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因发包方收回承包方弃耕、撂荒的承包地产生的纠纷,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发包方未将承包地另行发包,承包方请求返还承包地的,应予支持; (二)发包方已将承包地另行发包给第三人,承包方以发包方和第三人为共同被告,请求确认其所签订的承包合同无效、返还承包地并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