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 |
释义 |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三大诉讼中证据种类的不同在哪里 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1)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2)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 (3)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2、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所不同: (1)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 (2)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特有的证据种类。 3、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相同,均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民事诉讼法规定“事实清楚”,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确凿”,但从实质上来说,法律规定的三种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相同的。 4、证明对象不同: (1)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 (2)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 (3)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5、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1)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过程中的证明规则。 (2)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 (3)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手机证据。 三大诉讼共有的证据种类是什么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