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症结 |
释义 | 在美式治理体系中,股东很显然是一个中心环节,股东的努力是一切机制作用的基础。没有股东关键性的努力,治理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不可想象的。对比国外的经验,我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不是在治理机制上有问题,而是治理动力根本就不足。换句话说,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健全,尽管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但核心问题还是出在股东层面,在于国有股东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于国有产权的特殊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我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国有资产是否可以通过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那种公司治理机制来保证使用效率;第二,如果不行,什么是在国有财产占公司财产很大比例的情况下的最佳治理机制。坦率地讲,在这些问题上,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也发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这些问题都是持回避态度的。 企业就像是一个机器,它运转得是否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的动力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工作。一部机器设计得再巧妙,制作得再精良,只要它的动力系统有问题,这个机器就不可能有效工作。企业股东为了财产增值而进行的种种努力,就像机器中的动力,而治理机制,则是动力传导和带动机器运转的部件。私营经济之所以能有效率,与总是有人关心企业价值的增加、并有一个机制保证企业员工努力的投入直接相关。而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就是一个动力有问题的机器。在动力问题不解决的前提下,任何形式的治理机制都是无法有效工作的。在我看来,直到现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这使得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动力不足,便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缺乏了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状况不得到解决,建立什么样的\"法人治理结构\"都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是要解决\"代理问题\",保证委托人利益。它好比是机器内部结构的一个设计,要解决的是有效传动的问题。但动力问题不解决,传动机制设计得再好都没有用。而且,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动力驱动的情况下,人们也无法正确判断一个传动机制是否有效,是否符合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资产为主导的上市公司核心是要塑造出动力机制来。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或改善,任何其它改革可能都是避重就轻,都会事倍功半。 应该看到,国有资产管理的上述问题,实际上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但是,由于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性质问题、党的领导问题、政权的稳固性问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等,一直没有得到正视,或认真研究。人们似乎总是希望能够绕过这个弯子来解决这个。今天看,这个弯子是绕不过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