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驾是犯罪还是行政违法? |
释义 | 醉驾属刑事处罚,吊销驾照,处拘役并罚款,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醉酒驾驶营运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处拘役并罚款。 法律分析 醉驾属于刑事处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酒驾:法律界对于酒驾行为的定性争议 酒驾行为在法律界引发了关于其定性的争议。一方认为酒驾是一种犯罪行为,因为它涉及到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另一方则主张将酒驾定性为行政违法,认为其主要涉及交通管理问题,应由交通部门处罚而非刑事司法机关处理。 支持将酒驾定性为犯罪的观点认为,酒驾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危害了驾驶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威胁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定性能够更好地体现对酒驾行为的严肃打击,从而起到威慑作用,减少酒驾事件的发生。 然而,主张将酒驾定性为行政违法的观点认为,酒驾行为虽然严重,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应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罚。他们认为,将酒驾定性为犯罪可能存在过度惩罚的问题,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酒驾者的社会再融入造成一定困难。 综合来看,酒驾行为的定性争议仍在法律界持续存在。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犯罪还是行政违法,都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公众的安全需求、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违法者的再教育与社会再融入的问题。只有在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酒驾法律政策。 结语 酒驾行为的定性争议仍在法律界持续存在。无论是将其定性为犯罪还是行政违法,都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公众的安全需求、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违法者的再教育与社会再融入的问题。只有在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酒驾法律政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