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事故等级标准有哪些? |
释义 |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程度进行分类,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规定,专家鉴定组应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法律分析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等级评定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医疗事故等级评定的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1.事故性质:评定等级需考虑事故类型,如手术失误、药物误用等;2.损害程度:评定等级需考虑患者的身体损伤、功能障碍、精神痛苦等;3.责任认定:评定等级需考虑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过失、疏忽等;4.证据支持:评定等级需依据相关医疗记录、鉴定报告等证据;5.法律规定:评定等级需遵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6.专业判断:评定等级需由专业人士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估。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等级评定的关键要素是事故性质、损害程度、责任认定、证据支持、法律规定和专业判断。这些要素综合考虑,可为医疗事故等级评定提供合理依据。 结语 医疗事故等级评定的关键要素是事故性质、损害程度、责任认定、证据支持、法律规定和专业判断。这些要素综合考虑,可为医疗事故等级评定提供合理依据。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具体分级标准,医疗事故被分为一至四级,根据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划分。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在评定医疗事故等级时,还需考虑事故性质、损害程度、责任认定、证据支持、法律规定和专业判断等因素。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