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构成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
释义 | 构成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条件会有以下几点: 1、构成战时拒绝服役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且以逃避服役为目的; 3、侵犯的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拒绝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逃离部队罪与战时临阵逃脱罪有什么区别 逃离部队罪与战时临阵逃脱罪的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逃离部队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兵役制度,而战时临阵逃犯的客体是军人参战秩序; 2、客观方面不同,逃离部队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而战时临阵逃犯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临阵擅自逃离战斗岗位的行为; 3、主体不同,逃离部队罪的主体一般是现役军人,但在战时,预备役人员拒绝、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也可以成为战时逃生罪的主体,战时逃犯罪的主体是所有士兵; 4、主观方面不同,逃离部队罪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有逃避继续服兵役的目的,而战时临阵逃亡罪在主观表现为故意和直接故意。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具体构成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条件有: 1.侵犯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三、怎样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3、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 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五十一条 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 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