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要补交吗 |
释义 |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企业每年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包括各种来源的收入,如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捐赠收入等。 法律分析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 拓展延伸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和税务申报流程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或企业在一定纳税期内的应纳税收入减去法定扣除项目后的金额。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税法规定而有所不同,个人所得税一般包括工资薪金、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税务申报流程包括填写纳税申报表、准备相关证明材料、计算应纳税额、缴纳税款等。纳税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信息,并缴纳相应的税款。申报时应仔细核对计算结果和填写信息的准确性,以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和处罚。建议纳税人咨询专业税务律师或税务机关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个人或企业在纳税期内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申报纳税信息,并缴纳相应的税款。在申报时,纳税人应仔细核对计算结果和填写信息的准确性,以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和处罚。建议纳税人咨询专业税务律师或税务机关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二十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 前款规定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资源税。 应税资源的具体范围,由本法所附《资源税税目税率表》(以下称《税目税率表》)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