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安全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
释义 | 安全应急预案包括: 1、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监控。常见的危险源有: (1)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3)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4)触电预防措施; (5)中毒预防措施; (6)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2、发生危险源时的紧急预警行动。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3、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2)信息上报; (3)信息传递。 4、应急响应。单位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 5、后期处置。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厂办公室存档备案; 6、保障措施。完善通信与信息保障,详细保存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通信联系电话,做好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它是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 2、应急响应预案。它是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 3、互助应急预案。它是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预案。它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具体包括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综上所诉,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预先制定工作方案,能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法律依据】: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