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释义
    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所需要的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双方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工作条件;经营者为获得经济利益,将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经济利益。
    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这种双方之间的隶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
    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法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1)企业。企业是指依我国法律设立的从事产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经济单位。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以及股份制企业等。
    (2)个体经济组织。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个体经济组织一般是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至于是否必须以雇工在七人以下为条件,我们认为只要有雇工同时又以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就应适用《劳动法》,雇工人数一般不宜作为是否适用《劳动法》的唯一界定标准。
    (3)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与社会团体。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8 3: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