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自助餐厅收浪费保证金是否有法律依据呢 |
释义 | 法律并没有规定此类保证金。但是,法律并没有禁止商家这样做,那么“法无禁止即可为”。 其次,商家提前告之,双方签单确认,可谓公平公正,并没有涉嫌欺诈;再次,少量多次乃吃自助餐的礼仪,而节约粮食,本是比一饱口福更重要的事,这是社会所必须大力倡导的一种风尚和美德,因此,商家“收取‘浪费保证金’”,没什么不妥,可以一试。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商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每位客人剩余食物超过200克,这“剩余食物超过200克”要有具体而微的认定标准,且事先告之消费者;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如何通过正规渠道合理合法解决……。总之,“收取‘浪费保证金’”既然合情合理,又不有悖法律,就让商家一试,试好了,一定有人效仿;试不好,商家一定会自我纠偏,用不着大惊小怪。 一、在健身房办卡后关门是不是诈骗? 这时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解决: (1)如果办卡后发现商家根本不具备履约条件,如不存在当初其承诺的服务条件、机械设备和场地、无法提供服务等,您还没有享受过实际的消费,且数额达到6000元以上,您可以诈骗罪为由向派出所报案,如果数额达20000元以上,可以合同诈骗罪向派出所报案。同时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比如合同、录音、交易记录、商家场地、设备、停业的照片等。 (2)如果办卡后消费了一段时间,商家确实因为经营不善而停业,建议与其协商解决,要求退还服务费,注意保留协商的证据。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可以商家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其违约责任。 二、误导消费者签贷款合同是否有效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如果医疗美容机构在签订合同时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大事实,使消费者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则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主张撤销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消费者如何避免合同陷阱 消费者在签署相关法律文件时,首先要搞清自己签署的是哪种性质的法律文件,不能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对双方的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件、电话号码提供给商家,更不能把自己的手机或电脑交给商家工作人员来操作,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对自己不利的合同。 (五)网上签署的合同如何认定效力 线上合同和纸质合同的效力等同,从目前曝光的“美容贷陷阱”新闻来看,多数消费者都受到商家的游说,没有认真看电子协议,但商家口头介绍和最后落实在电子协议上的东西常常是两码事。另外,互联网合同往往是由商家预先设定的格式条款。对于这类合同,消费者要尤其注意商家是否将减少或免除其责任的条款予以重点提示,并重点阅读关于费用、售后和纠纷解决方面的条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