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我国《劳动法》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孕产期妇女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主要规定有: (1)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3)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 (4)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5)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6)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7)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2)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的作业; (3)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4)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 (5)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冷水作业; (6)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低温作业; (7)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8)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9)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10)在密闭空间、高压室作业或者潜水作业,伴有强烈振动的作业,或者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女职工在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1)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第一项、第三项、第九项; (2)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