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人员到社区矫正都做什么 |
释义 | 缓刑人员到社区矫正做的内容具体如下: 1、依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有效实施; 2、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其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依法组织矫正对象参加适当的社会公益劳动; 4、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从社区矫正的对象来看,实际上包括三类服刑人员,分别如下: 1、是罪行比较轻微的罪犯,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的服刑人员; 2、是罪行虽然比较严重,但是经过改造证明确有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服刑人员,例如,被假释的服刑人员; 3、是有特殊情况,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法律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裁判内容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矫正方案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等情况相应调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