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时,智障儿童会判给谁? |
释义 | 智障儿童离婚判决:法院以子女身心健康和权益为重,考虑父母抚养能力,依法判决。根据《民法典》,不满两周岁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满两周岁需法院根据最有利原则判决;八周岁以上子女意愿尊重。 法律分析 智障儿童离婚的判决问题,法院会优先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拓展延伸 离婚时,如何确定智障儿童的监护权归属? 在离婚时,确定智障儿童的监护权归属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法律上,智障儿童的最佳利益应该是首要考虑因素。法院通常会考虑诸多因素,如父母的照顾能力、智障儿童的特殊需求、父母之间的关系等。专业评估师可能会参与评估父母的能力和智障儿童的需求,以提供客观的意见。此外,法院也会考虑智障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维护智障儿童与非智障兄弟姐妹的关系等因素。最终,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以保障智障儿童的权益和幸福。 结语 智障儿童离婚判决需保障子女权益,法院将综合考虑抚养能力和条件等因素。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满两周岁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需根据最有利于子女原则判决。尊重已满八周岁子女的真实意愿。在确定监护权归属时,专业评估师的意见及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等因素也被考虑。法院将维护智障儿童的权益和幸福,做出保护子女最佳利益的决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