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印花税税目税率是多少
释义
    法律分析:一、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一)购销合同税率:按购销金额0.03%贴花;
    (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税率:按承包金额0.03%贴花;
    (三)技术合同税率:按所载金额0.03%贴花;
    (四)借款合同税率:按借款金额0.005%贴花;
    (五)财产租赁合同税率:按租赁金额1%(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
    (六)仓储保管合同税率:按仓储保管费用0.1%贴花;
    (七)财产保险合同税率:按保险费收入0.1%贴花;
    (八)营业账簿税率: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0.05%贴花;
    (九)货物运输合同税率:按运输费用0.05%贴花;
    (十)产权转移书据税率:按所载金额0.05%贴花;
    (十一)加工承揽合同税率:按加工或承揽收入0.05%贴花;
    (十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税率:按收取费用0.05%贴花;
    (十三)权利、许可证照税率:按件贴花5元。
    二、印花税的申报期限
    凡印花税纳税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表报告表。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次年一月底前到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上年税款。
    三、印花税的性质特点
    (一)兼有凭证税和行为税性质
    印花税是单位和个人书立、领受的应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具有凭证税性质。另一方面,任何一种应税经济凭证反映的都是某种特定的经济行为,因此,对凭证征税,实质上是对经济行为的课税。
    (二)征税范围广泛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包括了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的各种应税凭证,凡书立和领受这些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印花税,其征税范围是极其广泛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法制的逐步健全,依法书立经济凭证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通。因此,印花税的征收面将更加广阔。
    (三)税率低、负税轻
    印花税与其他税种相比较,税率要低得多,其税负较轻,具有广集资金、积少成多的财政效应。
    (四)由纳税人自行完成纳税义务
    纳税人通过自行计算、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的方法完成纳税义务,并在印花税票和凭证的骑缝处自行盖戳注销或画销。这也与其他税种的缴纳方法存在较大区别。
    四、免征印花税的凭证
    (一)已经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抄本,但是视同正本使用者除外;
    (二)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抚养孤老伤残人员的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三)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
    (四)无息、贴息贷款合同;
    (五)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
    (六)企业因改制而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
    (八)个人出租、承租住房签订的租赁合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的凭证,廉租住房承租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的凭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第二条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一)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二)产权转移书据;
    (三)营业账簿;
    (四)权利、许可证照;
    (五)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第三条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
    应纳税额在1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5分的不计,满5分的按1角计算缴纳。
    第四条下列凭证免纳印花税:
    (一)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
    (二)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三)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凭证。
    第五条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
    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