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多措并举提升审判质效具体有什么措施呢? |
释义 | 司法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提高审判质效: 一、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质效指标是案件质效的体检表,具有导向标、指挥棒的作用。比如通过一审上诉率、服判息诉率、上诉案件改判率等指标,可以了解一审案件质量情况。要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一审服判息诉率,一方面对一审案件要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保证案件质量;另一方面要实行判前释明与判后答疑制度,加强判决说理、解疑释惑,增强其可接受性,达到服判息诉的目的。目前我们的部分质效指标设置不合理,不能科学反映审判质效,需要认真研究,完善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质效评估指标,并发挥质效指标的导向作用,引导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绩效考核指标也要合理,写调研论文可不作为考核项目。 二、加强对审判权运行情况的监管。顺应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新要求,既要有序放权,又要加强监管。要认真梳理排查流程管理的盲点、死角和薄弱环节,将案件从立案到送达、从一审到再审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流程管理,实现全面覆盖、全程监控。院庭领导要从微观的个案审批、文书签发,转向加强宏观质效监管,实现依规放权和依法监督相统一。 三、强化上级法院的业务指导。高院要加强类案研究,通过问题解答、会议纪要、发布参考性案例等形式,加强对全区审判工作的指导,统一裁判尺度。要健全审判运行态势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全程、全面监督,及时准确分析辖区法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每月进行一次通报,这个高院已经实行,各级法院领导同志要认真对待数据分析工作,以随时发现问题,补强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敏感性案件、群体性案件、重大涉诉信访等案件的监督指导,对重大敏感案事件要落实好依法处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原则,确保妥善审理处理。 四、加强案件评查力度。改进案件质量评查办法,转变过去集中评查的做法,深化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交叉评查等工作手段,科学评判案件质量。 五、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公开是最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要通过公开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审判质效不断提升。要继续完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司法公开平台,综合运用网站、短信、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及时、便捷地向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推送流程节点信息。我们发现,有个别法院的部分案件没有审结,却在系统上报结,导致当事人收到结案短信却长期未得到判决结果,造成十分不良影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