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中的相对人的概念
释义
    相对人概念:民法上有所谓“善意相对人”的概念。此处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义,不能用我们口语中所谓的善意去解释。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对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没有过错也不可归责于己的行为,取得一定的财产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没有过错。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权利,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什么时候生效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原则上,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设立捐助法人的捐助。抛弃动产所有权等,表示完成时,即作成时即生效。所谓作成,指表意人可以辨认的方式将其意思最终表达出来。换言之,将内在意思外在定形化。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例如,遗嘱行为为死因行为,遗嘱于按法定方式作成时成立,不需要作出,但是遗嘱必须在遗嘱人死亡时才生效。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八条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生效时间】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该内容由 毕日东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