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护理中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有哪些? |
释义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包括:患者原因导致的延误诊疗不良后果、无过错输血感染不良后果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除外情形。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患者病情异常或体质特殊、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属于医疗事故。 法律分析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有: 1、因患者的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2、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存在过错的; 3、法律规定的其他除外情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规定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避免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预防医疗事故的措施包括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完善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对患者的知情权和知识普及等。同时,相关法律规定也起到了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如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和责任划分等。通过全面落实预防措施和依法规范医疗行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结语 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规定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权益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监督、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完善设备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医疗事故。法律规定也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明确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责任划分。全面落实预防措施和依法规范医疗行为,最大程度减少医疗事故,维护患者安全和权益。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处理结案的医疗事故争议,不再重新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