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借钱不还属于诈骗么
释义
    一般情况下的借钱不还产生的纠纷属于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自己的财物,从而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警察两次打电话说涉嫌诈骗怎么办
    警察打电话告知涉嫌诈骗,需要积极配合。录口供只是要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如实回答即可。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售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二、诈骗金额达到100万判多少年
    诈骗100万以上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诈骗金额特别巨大范围,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或、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认定诈骗罪如下: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二)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三)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诈骗罪的犯罪特征是什么
    “(一)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该罪的基本构造: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6: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