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
释义 |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1、终止义务:合同解除后,双方不再有执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双方不再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下的各种责任和义务; 2、返还财产:合同解除后,双方应当归还对方已经交付的财产。例如,购买合同解除后,卖方应退还买方已支付的货款; 3、赔偿责任:如果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该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的方式和金额可能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而有所不同; 4、违约责任:合同解除后,一方违约方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对方因合同解除而遭受的损失; 5、第三方权益:合同解除可能会影响第三方的权益。例如,合同解除后,可能需要通知和协商与合同相关的第三方,如债权人、保险公司等。 劳动合同解除的不同情形如下: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综上所述,员工和用人单位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条件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