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在法律适用上的比较 |
释义 |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在取得方式和包含内容上存在明显区别。原始取得是直接依据法律取得物权,而继受取得是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原始取得包含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等,而继受取得包含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法律分析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有下列区别: 1、取得方式不同。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2、包含内容不同。原始取得包含的是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继受取得包含的内容是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拓展延伸 原始取得与继承取得的法律比较:权利获取的不同路径 原始取得与继承取得的法律比较涉及权利获取的不同路径。原始取得是指通过个人努力、契约或其他法律手段获得权利,而继承取得则是指在他人死亡后通过遗产继承获得权利。在法律适用方面,原始取得通常涉及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因为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行动来获取权利。而继承取得则受到遗嘱、法定继承顺序等法律规定的限制。此外,原始取得可能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或程序,而继承取得则更多地依赖于亲属关系和遗嘱的有效性。因此,了解原始取得和继承取得的法律比较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和财产的合法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在取得方式和包含内容上存在明显区别。原始取得是通过法律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他人的权利及意思;而继受取得是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原始取得包含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等内容;而继受取得包含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等内容。了解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差异对于保护个人权利和财产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条 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条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 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二条 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 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确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者确定物的归属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