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遭遇工伤,如何进行正确的维权? |
释义 | 受工伤后的处理包括送医治疗、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或诉讼、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以及根据鉴定等级获得赔偿;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和医疗诊断证明;工伤认定申请一旦材料齐全不能撤销,社会保险部门可进行调查核实。 法律分析 一、受工伤后怎么处理 受工伤后如下处理: 1.先送往医院治疗; 2.进行工伤认定; 3.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4.伤情相对稳定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5.依据鉴定等级依法获得赔偿。 二、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哪些材料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要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等级判断赔偿数额。 三、员工个人可以撤销工伤认定吗 工伤认定申请,在材料递交齐全的情况下是不能撤销的。如果材料不齐全,劳动部门是还没有判定依据是可以撤销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及后续事宜应该如何处理 处理工伤赔偿及后续事宜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首先,受伤员工应立即向雇主报告工伤,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雇主应及时报告工伤给劳动保险部门,并协助员工办理工伤认定手续。一旦工伤认定,员工可以享受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丧葬补助等。同时,员工还可以申请康复治疗和职业病鉴定。在处理后续事宜时,雇主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如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提供康复措施等。员工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遵守医嘱,并及时向雇主报告康复情况。此外,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纠纷。最重要的是,员工和雇主都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权益得到保护,同时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结语 工伤后的处理程序包括送医治疗、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依法获得赔偿。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和医疗诊断证明。工伤认定申请一旦递交齐全,一般不能撤销。雇主应协助员工办理工伤认定手续,并提供支持和协助,如安排适当工作岗位和康复措施。员工需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并及时报告康复情况。双方应保持良好沟通,解决问题和纠纷,确保权益得到保护,维护良好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