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审判监督流程与二审流程的差异 |
释义 | 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生效法律判决的监督,第二审是不服一审判决后提起的诉讼审判。最高人民法院、上级法院等司法机关有权提起监督程序,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和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等有权提起二审程序。提起监督程序需经严格审查,提起第二审程序只需合法上诉或抗诉。 法律分析 1、审判监督程序是审判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第二审流程是不服一审判决,再提起诉讼审判的活动; 2、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有权提起二审程序的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等; 3、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有着严格的程序,必须经过审查,提起第二审程序只要合法上诉或者抗诉。 拓展延伸 审判监督流程与二审流程的异同对比 审判监督流程和二审流程在司法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审判监督流程主要是对一审判决进行监督,以确保审判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而二审流程则是对一审判决进行复核,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重新审查。 在审判监督流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审判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规定,是否存在程序违法等问题。而在二审流程中,除了审查程序问题外,还会对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进行全面审查。 审判监督流程通常由上级法院进行,其目的是纠正一审判决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二审流程则是由同级法院进行,其目的是对一审判决进行审查,确保一审判决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总的来说,审判监督流程和二审流程在目的、审查重点和进行的法院层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审判监督流程注重程序合法性,而二审流程则更加注重对一审判决的全面审查。这两个流程的存在,都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适用。 结语 审判监督流程与二审流程在司法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审判监督流程主要是对一审判决进行监督,以确保审判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而二审流程则是对一审判决进行复核,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重新审查。审判监督流程注重程序合法性,而二审流程则更加注重对一审判决的全面审查。这两个流程的存在,都是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