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果证人不去作证犯法吗?
释义
    证人不出庭作证并不违法,但根据法律规定,证人无权拒绝作证。如果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制裁,同时,证人出庭作证也有相应的补偿。证人的法律特征包括必须了解案件情况、作证的义务性和强制性。我国法律对证人的保护规定包括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打击报复证人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并不违法,但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应积极出庭作证,法院有权进行思想工作或采取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
    一、如果证人不去作证犯法吗?
    是不构成违法行为的。法律中证人不作证不犯法,但是根据法律规定证人不可以拒绝作证,因为法律当中并没有规定,真的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同时如果证人不予出庭作证的话,是可以采取相关的法律手段对此进行制裁的,当然了,证人出庭作证也会有相应的补偿。我国目前没有关于民事诉讼强制证人出庭的规定,也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证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证人的诉讼地位独立于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鉴定人,与其他诉讼主体相比,证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证人必须了解案件情况。知道案件情况是证人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成为证人的必备条件。证人对案件事实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中或发生之后形成的,在诉讼中,证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记忆通过语言文字再现出来,成为证人证言。
    (二)证人作证的义务性。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义务,对于证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证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得以拒绝。
    (三)强制性。证人在作证时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如果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三、我国法律中对于证人的保护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如果证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必然引起证人作证特别是出庭作证率下降,而证人作证率下降,必然使大量的案件流产,庭审书面化、形式化,最终不利于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损害了公共利益。因此,我国法律对证人的保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依法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打击报复证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证人没有出庭进行作证的,并不会构成违反的行为。但是通常来说,如果当事人对于案件的过程知晓的是应当积极的出庭进行做作证的。如果当事人坚决拒绝出庭作证的,法院有权派出工作人员对证人做极的思想工作或者做一系列的强制性的行为。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证人不去作证并不构成违法行为,但法律并未赋予证人拒绝作证的权利。证人作证具有义务性和强制性,必须如实提供证言。为保护证人及其近亲属安全,法律对打击报复证人的行为予以严惩。虽然证人没有出庭作证的行为并不违法,但通常情况下,积极配合司法程序是应当的。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促使证人出庭作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五条 证人出庭作证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证人出庭作证费用。证人有困难需要预先支取出庭作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证人的申请在出庭作证前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七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