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民日报:如何免费高效解决 |
释义 | 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人民调解相对其他方式有哪些优势?如何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2018年10月施行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法律地位。发挥人民调解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主渠道作用,是《条例》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国超六成医疗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化解,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 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人民调解相对其他方式有哪些优势?如何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避免医患直接对抗 医调委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可以将医患双方直接对抗转化为第三方出面调解,并将调解的场地从医院转移到院外。 家住河南省开封市的王女士因身体不适前往开封市某医院就诊。医院门诊检查为宫内孕7周。第二天,她在医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 术后50天,王女士身体出现不适,下体断断续续流血。于是,她到另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告知此前流产手术做得不彻底,需进行清宫手术。 王女士认为第一家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未告知手术风险及术后复查时间,导致自己再次手术治疗,要求医院赔偿损失10万元。而这家医院认为没有过错,拒绝赔偿。 随后,王女士和家属围堵科室,情绪激动,影响了正常的诊疗秩序。医院向开封市医调委求助,医调委立即派调解员赶往纠纷现场。经过调解员的解释和劝说,王女士最终同意接受调解。 王女士和医院共同选择“医学专家技术分析”来确定医疗过错责任。开封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从医学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3位专家。医学专家组查阅王女士的病历,认真核实医方诊疗过程,提出了调解建议书。 通过调解,王女士和医院均表示认可调解建议书,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医院同意一次性补偿王女士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人民币21500元,并在协议签订当日支付补偿款。王女士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她的家属因自己之前的不理智行为向医院道歉。 近年来,各地普遍设立医调委来调解医患纠纷,有效化解了医疗纠纷。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分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是由政府购买服务、医调委出面调解。医调委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可将医患双方直接对抗转化为第三方出面调解,并将调解的场地从医院转移到院外,避免患者和医院直接对抗,有利于维护医院的诊疗秩序。 医调委处理医疗纠纷具有权威性、合法性、有效性。律师认为,2018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法律地位。《条例》对人民调解机构的组织建立、人员资质、调解流程都有详细规定,很好地规范了调解行为,有助于确立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合法性、有效性。 北京市医调委常务副主任刘方介绍,北京市医调委成立于2011年5月,受理北京范围内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目前,医调委共有5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专职调解员40名,大部分具有医学或法律学背景,每年受理约2000件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免费高效 因医疗过错受到损害的患者能及时得到补偿,既节省了当事人的成本,也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调解成功率。 去年,家住山东省泰安市的王平带着11岁的儿子开开来北京看病,结果遇到了麻烦。 开开在泰安市医院查出颅内肿瘤。考虑当地医院医疗能力有限,王平带着他来到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开开随后接受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没几天,王平就带着开开出院,回老家休养。不到一周,开开伤口感染。之后,王平带着开开多次坐火车来医院处理伤口和换药,当天又坐火车回老家。“去北京看病,不管多晚,当天都得赶回来,很折腾。”王平说,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开开做手术花了很多钱,不敢再多花钱。 “术前,医院说开开的 该内容由 梁勤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