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出狱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判刑后不能保释,但可以适用假释。保释是在判刑前的强制措施,假释是在服刑期间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并非所有罪犯都可适用假释,特定罪行和刑期限制了假释的适用范围。 法律分析 判刑后不能保释。保释即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的对象是尚未被判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保释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保释是在判刑之前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判刑之后自然不可以再办理。 判刑之后,在服刑期间附条件提前释放不叫保释,叫假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拓展延伸 出狱后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重新融入社会? 出狱后,为了重新融入社会,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再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康复和心理辅导,以便调整心态、改善行为。同时,需要寻找稳定的就业机会,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自给自足。此外,要与家人、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还应加强社会交往能力,参与公益活动,积极融入社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此外,要遵守监管机构的规定,如定期报到、遵守居住规定等。通过这些努力,出狱者可以逐渐恢复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重新融入社会。 结语 判刑后不能保释,保释是在判刑之前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判刑之后,有条件提前释放称为假释。假释是对服刑一定期限后表现良好的犯罪分子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然而,并非所有罪犯都能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某些严重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出狱后,为了重新融入社会,需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康复和心理辅导、寻找稳定就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等。通过这些努力,出狱者可以逐渐恢复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重新融入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