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纠纷一般如何处理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证据提交和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规定。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双方自行协商、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基层法院申请仲裁或诉讼。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而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则可以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劳动纠纷仲裁不一定需要请律师,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己申请法律援助或委托律师代理。 法律分析 一、劳动纠纷一般如何处理 劳动纠纷的处理如下: 1.双方自行协商。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当然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 2.调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自愿的,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当事人可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若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程序是强制性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应予受理;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将不予受理。 4.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法院起诉。 二、劳动争议案件需提交哪些证据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2.原告应提交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书等相关证明。 3.证明双方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等。 4.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5.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三、劳动纠纷仲裁需要请律师吗 劳动纠纷仲裁不一定需要请律师,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劳动仲裁要请律师,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也可以自己申请法律援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实行仲裁员和仲裁庭制度,在仲裁员仲裁委员会指定或当事人选择主持下,当事人在仲裁庭这个法定的、封闭的场所内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质证、辩论、调解。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庭调查的事实进行法律适用,作出裁决。对于争议标的额不大,法律关系清楚的是可以不需要律师。 结语 劳动纠纷的处理需要双方自行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程序。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或仲裁。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需要委托律师代理,可以自行申请法律援助。仲裁庭制度是仲裁员和当事人在法定的、封闭的场所内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质证、辩论、调解。仲裁裁决是当事人之间解决劳动纠纷的最终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