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侵权人应承担何种责任? |
释义 | 生态破坏者需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可要求惩罚性赔偿。认定侵权人的情形包括:被法院认定犯罪;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提供虚假材料;未获得排污许可证或超标排放;违禁农药使用;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直接排放废物;未获得勘查或采矿许可证。 法律分析 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认定侵权人具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情形包括内容如下: 1、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已被人民法院认定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 2、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提供虚假材料导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后拒不执行的; 3、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污后拒不执行,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经行政主管机关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或者给予其他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的; 4、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或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无许可证而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其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活动的;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或者倾倒的;未取得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或者采取破坏性方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 拓展延伸 生态环境破坏的法律责任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人类和地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法律上,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来保护生态环境。侵权人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受损的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并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此外,侵权人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因生态环境破坏而导致的损失,包括生态资源的价值损失、生态修复费用等。这些法律责任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管和惩罚,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侵权者应当为其破坏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受损的生态环境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此外,侵权者还应当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并承担民事责任,赔偿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管和惩罚,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