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老婆遗弃未成年子女犯罪吗?
释义
    遗弃罪是指对于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的立案标准包括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扶养义务和能力的人,而犯罪主观要件则表现为故意拒绝扶养。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才构成犯罪,如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使被害人无家可归,迫使被害人乞讨,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节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老年、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如父母拒绝抚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子女拒绝赡养已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
    二、遗弃罪的立案标准
    (一)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律上的扶养义务是: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相教育的义务;
    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均与生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义务相同,但是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者全部,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二)犯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
    三、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
    结语
    遗弃罪是指对于老年、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律上的扶养义务包括夫妻互相扶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成年子女对父母赡养扶助等。遗弃罪的立案标准包括特殊主体和故意行为。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例如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流离失所等。遗弃罪的界限在于情节是否恶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七十一条 女方丧失生育能力的,在离婚处理子女抚养问题时,应当在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女方的抚养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三条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一百一十条 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