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 |
释义 |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情形。如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因意外或他因而认识到犯罪性质的严重性而中止犯罪。 犯罪中止是刑法上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概念。一般情况下,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只有完全犯罪和未遂犯罪两种情况。但有时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可能会自动中止犯罪行为,此时便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多种情形。比如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某些原因(如他人的反抗、民众的斗争等),犯罪人意识到后果严重或作案困难,自动中止犯罪行为。又如在犯罪过程中不慎受到被害人的反抗或警方的干预,犯罪人因而中止犯罪行为。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突然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自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犯罪中止情形下,犯罪人没有完成犯罪行为,也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应当对其作出相应的法律责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裁定。但是,如果犯罪人中止犯罪时已经达到了犯罪的构成要件,但仍被认定为犯罪中止,则应当依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量刑裁定。 犯罪中止与犯罪中断有什么区别?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断都是犯罪行为在犯罪过程中被终止的情形,但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犯罪中止是指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行为,而犯罪中断则是指外部因素(如警察抓捕、民众阻拦等)导致犯罪行为被中断。此外,在法律意义上,犯罪中止是对犯罪人的一种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处理,而犯罪中断则并不涉及处罚方面的问题。 犯罪中止是刑法上的一个特殊概念,其对于犯罪人的处罚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刑法的正确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达到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