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信用卡透支不还如何处理? |
释义 | 信用卡诈骗立案标准是五千元,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也应立案追诉。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且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且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信用卡诈骗立案标准是五千元。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立案追诉。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五十四条 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信用卡欺诈行为的法律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信用卡欺诈行为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刑事和民事两个层面。在刑事方面,信用卡欺诈可能构成诈骗罪或盗窃罪等犯罪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拘留、有期徒刑等。在民事方面,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损失、要求赔偿等。此外,信用卡发卡机构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如冻结账户、追回欠款等。综上所述,信用卡欺诈行为涉及刑事和民事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裁决。 结语 信用卡欺诈行为涉及刑事和民事处理,可能构成诈骗罪或盗窃罪等犯罪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使用伪造、虚假、作废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超过五千元的应立案追诉。恶意透支超过一万元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和要求赔偿。信用卡发卡机构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方式将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九条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归还或者支付的数额,应当认定为归还实际透支的本金。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交易明细、分类账单(透支账单、还款账单)等证据材料,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审查认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难以确定的,应当依据司法会计、审计报告,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审查认定。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在对上述证据材料查证属实的基础上,对恶意透支的数额作出认定。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