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 |
释义 | 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犯罪分子自身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等主观原因外,还有不容忽视的社会、家庭因素。 老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 1、从文化修养方面看,违法犯罪的老年人一般文化低,修养差,这同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他们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由于文化有限,他们道德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犯了法还不知道。如前面提到的尹某某,他交待因为与其兄(被害人爷爷)素有矛盾,奸淫亲侄孙女是为了报复其兄。 2、从心理和生理特征方面来看,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迟暮感、失落感,思想颓废,尤其经过更年期后,产生强烈刺激欲、占有欲,他们思想狭隘,性情暴躁,唯我独尊,受不得半点委屈。如63岁的廖某某,因其子与邻居罗某某发生纠纷挽打中,想到平素与罗某某有过矛盾,即上前持铁铲朝罗某某头、肩部等处乱打,致罗某某急性硬脑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死亡,最终廖某某因犯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3、受腐朽思想影响,利欲熏心,有的老年人不注重晚节,认为能捞一把就捞,叹息人生如梦,崇尚金钱和享乐主义,追求吃喝玩乐,无视国家法律,为了获取金钱和物质享受导致犯罪。如60岁的舒某,其子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死刑且已被执行。一日,舒某在整理房间时发现一包毒品海洛因,他没有吸取其子的教训,只想到还可以卖点钱来供其享乐,于是,他伙同别人也干起了贩卖毒品的勾当,法网恢恢,自己也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关爱较少。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精神充实,有事实上的追求,生活有一定压力,能够抵制或无暇顾及外界不良影响。随着年龄增加,体力下降,子女成家另居,对老人过问较少,甚至有的老年人无经济来源,生活无着落,使得老人晚年生活孤苦寂莫,单调乏味,特别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有心事无处倾诉,有困难得不到帮助,感情脆弱,极易产生犯罪冲动。如70岁的孤寡老人梅某某,因其所饮用水井被别人猪圈粪水污染不能饮用,经多次与对方交涉及向有关部门反映未得妥善处理,一日,梅某某到他人家水井去挑水又被阻止,心生怨恨,逐采用在他人水井投毒方式进行报复。 2、社会刺激因素增多。一些地方的影剧院、录像厅等娱乐场所,街头巷尾的书籍、报刊等不良文化泛滥,针对老年人的娱乐方式、场所相对较少,一些终日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沉迷于其中,老年人性犯罪案件中,大多数是受到淫秽文化的侵蚀。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农村空巢现象,使老年人犯罪有了可乘之机。由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加剧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的外移,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家中只剩下年幼的孩子、妇女和老人,这给老年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