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欺诈行为如何处理? |
释义 | 网络诈骗如何举报及处理?通过全国性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进行实名举报,保存诈骗证据并书面记录被骗经过,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材料,若涉及金额大可选择实地报案处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天上掉馅饼,购物选择正规网站和可信平台。 法律分析 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当前有不少人受骗上当,而且当前许多人都不知道遇到网络诈骗事故应该如何去处理,这导致很多人干脆不去处理,自认倒霉,这使得网络诈骗的现象少人进行举报,使得管理难度加大。那具体来说遇到网络诈骗去哪报警呢? 一、网络诈骗去哪报警 (全国性)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www.cyberpolice.cn直接填写个人真实资料报案证据进行举报。或者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或者报案。 二、网络诈骗如何举报 (一)、举报流程 网站提供注册举报和非注册举报两种方式。举报人登陆主页,可点击用户注册图标,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完成注册。 注册举报人登陆后一次可举报多条线索,并可查询以往举报的处置情况;非注册举报人一次可举报一条线索。 举报人点击我要举报图标,按照提示填写被举报网站的名称、地址、违法行为描述、举报人信息等相关内容后提交。非注册举报人提交成功后,本网站将提供查询结果账号、密码。 (二)、结果查询 举报人登陆主页,点击举报查询图标输入相关信息后可对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的结果进行查询。非注册举报人需输入举报时网站提供的查询账号、密码。 注册举报人登陆后即可查询。 (三)、隐私保护 鼓励实名举报。为便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请详细填写联系方式。举报人填写的所有举报信息将依法受到保护。 1、尽可能地保存好所有与诈骗分子进行联系的单据,如电子邮件、银行汇款单、手机短信等等。 2、将您的被骗经过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3、带着您的被骗经过和被骗单据到当地公安机关刑事警察部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或者派出所进行报案,并由民警作一份报案笔录。 4、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将案件及相关材料移交到案发地公安机关(如诈骗分子手机所在地,网站维护地)作进一步查处。 网络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护好自身的个人隐私信息,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才使得网络诈骗人员有机可乘,才能够联系到我们,还有就是网络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留一个心眼,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绝对不要去相信,购买物品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和值得信任的平台。网络诈骗去哪报警这样的问题如果涉及金额大的话,我们也可以选择到实地进行报案处理。 结语 网络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对许多人造成了损失。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遇到网络诈骗的情况,导致少有人进行举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针对网络诈骗,我们可以选择向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www.cyberpolice.cn)进行举报,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时,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举报信息,并尽可能保存与诈骗分子的联系单据。此外,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和警惕网络诈骗是我们在网络生活中的责任。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选择到实地报案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五十八条 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协议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双方应当就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的提取数额、管理、使用和退还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消费者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赔偿后向平台内经营者的追偿,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