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税法有哪些要素构成 |
释义 |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基本要素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2、纳税义务人。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 3、征税对象。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客体,一般包括商品、所得、财产等。税基,又称为计税依据,是税法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4、税目。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具体品目,是对征税对象的分类和细化; 5、税率。税率是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的比率,包括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几种基本形式; 6、纳税环节。主要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丛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7、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期限和日期; 8、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交纳税款的地点; 9、减税免税。税收减免是税法规定的对特定主体或客体予以减税或免税的特别优惠措施。其中,减税是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对应纳税额的全部免除; 10、罚则。税法罚则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税收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否定法律后果。 11、附则。一般是指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