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监护人的顺序是由谁来确定的? |
释义 |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设立及顺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是父母、祖父母、兄姐等,需经单位或居民委员会同意。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亲属或朋友,同样需经单位或居民委员会同意。若无法定监护人,则由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担任监护人。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对未成年人设立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3、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对精神病人设立的监护人。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角度来看,精神病人可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规定的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相同的。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 ①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②其他近亲属; ③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④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拓展延伸 监护人的选拔程序及条件 监护人的选拔程序及条件通常由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在选择监护人时,首先要考虑被监护人的最佳利益。选拔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监护需求、提名潜在监护人、进行背景调查和评估、法庭审查和决定。选拔监护人的条件包括:年满法定年龄、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履行监护职责。此外,法庭还会考虑潜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最终,法庭将根据被监护人的最佳利益作出决定,并确保监护人能够有效履行监护职责,保障被监护人的权益和福祉。 结语 监护人的选拔程序及条件通常由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在选择监护人时,首先要考虑被监护人的最佳利益。选拔程序通常包括确定需求、提名潜在监护人、背景调查和评估、法庭审查和决定。选拔监护人的条件包括年满法定年龄、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道德品质良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履行职责。法庭还会考虑与被监护人的关系、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最终,法庭将根据被监护人的最佳利益作出决定,保障被监护人的权益和福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