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有病单位能辞退吗
释义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单位能否辞退有病员工,关键在于员工痊愈后能否从事原工作,或单位安排的工作。如果员工痊愈后,能够胜任原工作或者是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那么,单位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如果员工痊愈后,无法胜任原工作或者是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那么,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通知员工,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一、能不能提前一个月通知辞退员工
    可以提前一个月通知辞退员工。提前通知劳动者的标准:
    1、劳动者生病或不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
    2、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3、是劳动合同订立时根据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二、企业辞退员工的注意事项
    1、试用期内不得随意辞退员工。要正确辞退试用期内的员工,必须把握“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原则。用人单位首先要证明单位是否有“录用条件”,同时还得证明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不知何为录用条件,或无法证明该录用条件就贸然辞退试用期内的员工,是用人单位在实践中的典型错误做法。维权意识强的员工有权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此时公司往往在管理上会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2、辞退有过错的员工应有事实依据。对于的员工,用人单位并非可以一概辞退。劳动法规定必须是严重的员工,用人单位方可辞退。
    因此,何谓严重,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就至关重要了。单位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最好对严重的情形要有明确规定,并且注意保留员工严重的事实依据。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单位也可随时辞退,但同样要注意举证尤其是对何谓“重大损害”的举证问题(最好还是有制度依据,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对重大损害的标准作明确规定)。
    这里比较典型的是,一名员工偷拿酒店的番茄被辞退,员工诉至法院,酒店拿出了该员工签字的员工手册以及处理偷盗行为的文件,最终法院认定该行为属于严重违反酒店制度规定,支持酒店辞退该员工的行为,驳回了该员工的诉讼请求。此外,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单位也可以随时辞退。
    3、辞退无过错的员工要提前通知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辞退无过错的员工仅限于以下情形: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辞退无过错的员工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员工本人,并根据其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公司什么情况可以辞退员工
    1、关于公司可以辞退员工的情形,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如下:
    (1)用人单位提出,经与员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②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
    ①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②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但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员工的,应当支付该员工当年一个月月平均工资的补偿金。
    (4)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经向劳动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根据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发生下列情况,用人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根据上述情况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