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辩护人一定要是律师吗? |
释义 |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为代理人,刑事诉讼为辩护人。辩护人和代理人都是为了维护各自委托人利益而参加到诉讼中,都与案件处理后果没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二者都可以委托律师,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具体规定如下: 一、法院开庭是不是必须要请律师 法院开庭的,不是必须要请律师。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可以委托以下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可以看出,委托诉讼代理人是当事人的权利,不是义务,当事人可以进行选择,可以委托其他人员代为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诉讼,也可以不进行委托,由当事人本人亲自去参加庭审活动。 二、什么是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妨害作证罪有如下四个构成要件: 1、主体只能是刑事案件中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3、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是在刑事诉讼中,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反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 三、民事案件有辩护人吗 民事诉讼案件是没有辩护人的,刑事案件才有辩护人。民事案件是可以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就相当于刑事案件的辩护人,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公民委托律师时,要注意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是不同的,刑事案件委托律师时,是委托辩护人,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