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在我国对于产品责任问题,目前的立法仅在实体法中对其作了规定。我国《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1986年4月5日国务院公布)、《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都对产品责任问题作了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运输者、仓储者均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些法律和法规确立了我国在产品责任方面的实体规范和原则。 美中不足的是,关于产品责任方面的国际私法规定,目前在我国的立法中仍然付诸阙如,仅能从我国《民法通则》第146条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中找一点它的影子,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及国际条约对产品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加以单独考虑的做法相左,对我国市场经济及对外经贸往来的深入发展是不利的。 目前可喜的是,由中国国际私法协会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对产品责任问题作了阐述,但其法律适用原则能否得到国家立法机关的认可还是一个未知数。故当前为适应对外交往的发展以及产品频繁进出口的需要,制定这方面的冲突规范已成为时代所需。笔者认为,在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方面,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未来的立法似应作如下规定: 因产品责任引发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但侵权行为地同时又是直接受害人的住所或惯常居所地,或者是直接受害人取得产品的地方,或者是加害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或营业所所在地。如直接受害人的住所或惯常居所地,同时又是被请求承担责任的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者是直接受害人取得产品地,也可以适用直接受害人的住所或惯常居所地法。至于其他如公共秩序保留、国际条约优先和国际惯例补缺条款,则可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