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和实刑的比较:哪个更严厉? |
释义 |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不需要实际在监狱里服刑,而是暂缓执行刑罚,前提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如果在缓刑期间内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判决的有期徒刑将不再执行。 法律分析 缓刑并不是实刑。实刑和缓刑是民间俗称。一般来说就是需要实际在监狱里面服刑的叫做实刑。比如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就需要被羁押3年。 缓刑就是实刑缓期执行。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比如说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即被告人在判决生效后不需要在监狱里服刑,有3年的缓刑期,如果在缓刑期间内未严重上述规定,就不在执行3年的有期徒刑了。 拓展延伸 缓刑与实刑:权衡轻判与重判 缓刑与实刑是刑法中两种不同的刑罚形式,它们在轻判与重判之间进行权衡。缓刑是指在被判刑后,法院根据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性质,决定将刑罚暂缓执行,给予被告人一定的宽限期,以期改造其犯罪行为。实刑则是指被判刑后立即执行的刑罚,被告人将被送往监狱服刑。缓刑相对于实刑而言,更多地考虑了被告人的改造和社会适应能力,给予了其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缓刑也可能被认为是对犯罪行为的轻判,可能无法达到公众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要求。因此,在缓刑与实刑之间权衡轻判与重判,需要综合考虑被告人的情况、犯罪性质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实现刑罚的公正与有效。 结语 缓刑与实刑是刑法中的两种不同刑罚形式,缓刑给予被告人一定的宽限期,以期改造其犯罪行为,实刑则是立即执行的刑罚。缓刑相对于实刑而言,更注重被告人的改造和社会适应能力,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缓刑也可能被认为是对犯罪行为的轻判,需要在轻判与重判之间权衡,综合考虑被告人的情况、犯罪性质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实现刑罚的公正与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立案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