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
释义
    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
    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
    1、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
    2、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
    诉讼中止的情形: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综上所述,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7: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