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病历保存期限为多少年? |
释义 | 医院病历管理规定:住院病历储存不少于30年,医院负责丢失或毁坏;门诊病历由医院保管不少于15年,患者需妥善保管化验单、检查单等;患者有权复印病历,医疗机构应提供复印服务并加盖证明印记;医院应提供病历查看服务;严禁涂改、伪造、销毁、抢夺、窃取病历;医疗机构应指定部门或人员受理复制申请并审核相关证明材料。 法律分析 医院病例保存年限根据病历类型不同,规定储存年数不一样。住院病历,医院保管时间不可小于三十年,丢失或毁坏均为院方责任。在医院创建档案的门诊病历,医院保管时间不可小于十五年。由病患存放的门诊病历,包含化验单、检查单、挂号票根等,这些资料病患务必要妥当存放。患者病历由院方保存,按我国法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材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材料。患者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复印或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复制病历材料时,应该有病患到场。住院病历的管理有法律规定,应该在医院存放,并提供查看服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病历,严禁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指定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形式进行审核。 拓展延伸 病历保管期限应如何确定? 病历保管期限的确定应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定。一般来说,根据我国《医疗纠纷处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保存病历至患者死亡后30年。此外,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具体规定,病历保管期限也可能有所不同。在确定病历保管期限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的要求、行业标准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确保病历的安全保存和合法使用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质量的评估以及患者权益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合理确定病历保管期限,并采取措施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结语 合理确定病历保管期限,确保病历的安全保存和合法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病历类型制定不同的储存年限。在保管期限内,医院应负责妥善保存病历,丢失或毁坏由院方承担责任。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并由医疗机构提供相应服务。病历的管理应严格遵守规定,不得随意涂改、伪造、销毁等。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受理病历复制申请,并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综合考虑法律要求、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确保病历的安全保存和合法使用,对于医疗纠纷处理、医疗质量评估和患者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十五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