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更改民族需要哪些手续? |
释义 | 民族更正、更改需准备资料:1.户口本复印件;2.年龄1-18岁需父母联名申请;18-20岁需本人申请;3.少数民族父母单位证明或本人户口底件证明;4.填写申请表并单位加盖公章。 法律分析 更正、更改民族族别的,除了带上现有的家庭户口本之外,还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少数民族一方家长和更正、更改人的户口复印件一份。 2.更正、更改人年龄在1——18岁的,由父母双方提供书面联名申请一份(原件); 年龄在18——20岁的,由本人提供书面申请一份(原件)。 (申请内容: 父母亲的姓名、民族身份、家庭住址、子女姓名、民族身份、年龄、根据民族政策把××的×族改为×族,双方父母签字) 3.少数民族一方家长出具单位证明一份(原件); 或者更正人本人户口底件证明。 4.填报“更正、更改民族成分申请表”一份。 由少数民族一方单位加盖公章生效。 拓展延伸 民族身份变更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民族身份变更的法律程序涉及一系列步骤和手续。首先,个人需要向当地民族事务部门或相关机构提交申请,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变更原因。其次,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明、户口本、出生证明等。接下来,民族事务部门会进行审核和调查,以确定变更申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一旦申请获得批准,个人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民族身份变更手续,如领取新的身份证、更新户口本等。最后,个人应及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如通知单位、学校、银行等,确保新的民族身份得到有效认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法律程序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异,因此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 民族身份变更是一项涉及多个步骤和手续的法律程序。申请人需要准备详细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文件,并向当地民族事务部门提交申请。经过审核和调查后,如获批准,申请人需按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的民族身份得到有效认可。具体程序可能因地区而异,请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申请变更民族成份,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二)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对变更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退回,并书面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自受理之日起的十个工作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审批。 对于十个工作日内不能提出初审意见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 (三)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在收到审批申请之日起的十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审批意见,并反馈给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 (四)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在收到审批意见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意见告知申请人。审批同意的,并将审批意见、公民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抄送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申请变更民族成份,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二)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对变更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退回,并书面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自受理之日起的十个工作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审批。 对于十个工作日内不能提出初审意见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 (三)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在收到审批申请之日起的十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审批意见,并反馈给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 (四)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应当在收到审批意见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意见告知申请人。审批同意的,并将审批意见、公民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抄送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