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复议的审理依据指什么 |
释义 | 根据行政复议的基本原理,结合行政复议实践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包括以下几种: (1)法律。这里的法律特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性文件。法律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应首先以法律为依据。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的法律性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活动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判断行政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3)地方性法规。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与法律、行政法规相违背的前提下,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的法律性文件。还包括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的经济特区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在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并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在本地实施的法律性文件。 (4)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在法定权限内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性文件。规章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规章可以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时,除了适用法律、法规外,还适用行政规章。 (5)决定、命令。指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除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决定和命令作为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重要补充,在保证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本部门、本地区的适用上起着重要作用。决定、命令这类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也是行政复议的依据。但复议机关在审查依据这些文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还可以对这些规范性文件本身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6)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结合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的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本地区得以全面实施的综合性条例。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适应当地的民族特点,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依法制定的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民族自治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复议机关在民族自治区域内审理复议案件,除了以法律、法规等为依据外,还应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上诉就是行政复议的审理依据的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