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扰乱公共秩序是否构成犯罪?
释义
    扰乱公共秩序一般不是犯罪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首要分子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法律分析
    扰乱公共秩序一般不是犯罪行为,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扰乱公共秩序是犯罪行为吗的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拓展延伸
    扰乱公共秩序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扰乱公共秩序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根据我国刑法,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寻衅滋事罪等。一旦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此外,扰乱公共秩序还可能导致行政处罚,如行政拘留、罚款等。对于个人而言,犯罪记录将留在个人档案中,可能影响就业、社会声誉等方面。对于社会而言,扰乱公共秩序会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结语
    扰乱公共秩序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或者拘留的处罚。在情节较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并处更高额的罚款。此外,如果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后果,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首要分子可能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扰乱公共秩序不仅可能构成犯罪,也可能导致行政处罚。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四条 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7: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