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有什么行为 |
释义 |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的行为如下: 1、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 2、扰乱共场所秩序行为; 3、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行为; 4、流氓行为; 5、煽动扰乱社会秩序行为; 6、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 7、拒绝,阻碍执行公务行为。 一、在自杀中是不是扰乱公共秩序 自杀行为是有可能扰乱到社会公共秩序的。如果行为人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或者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应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二、扰乱单位秩序罪立案标准 我国《刑法》并没有扰乱单位秩序罪的单独罪名规定,但是聚众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由以上条款可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此处必须同时符合两点: 其一,要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即干扰和破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 其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即纠集三人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扰乱。至于扰乱过程中是否使用暴力,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 情节严重,实践中一般可从扰乱时间的长短、聚众人数多少、扰乱的对象的性质和侵害后果是否严重等予以认定。 三、谎报火警最高拘留多长时间 谎报火警最高拘留10天。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谎报火警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应当被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