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基本工资与岗位工资的区别 |
释义 | 岗位工资是根据岗位权利、责任、劳动强度等评价要素确定的工资制度,与个人能力无关。基本工资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岗位工资制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岗位工资应占整个工资收入的60%以上。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应基于科学的岗位分类和岗位测评,并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情况。 法律分析 1.岗位工资不是基本工资; 2、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所得工资总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同一职位,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行工资分不同等级。 3、岗位工资是指以岗位权利、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技能、重要性(对产品关键度、质、量)、安全系数等评价要素确定的岗位系数为支付工资报酬的根据,工资多少以岗位为转移,岗位成为发放工资的唯一或主要标准的一种工资支付制度。它主要的特点是对岗不对人。岗位工资标准是根据各岗位的技术高低、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一般是一个岗位一个工资标准,有技术业务熟练程度差别的岗位,则采用一岗多薪的工资标准。 岗位工资制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岗位效益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但不论哪种工资制,只要称为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的比重应该占到整个工资收入的60%以上。实行岗位工资,要进行科学的岗位分类和岗位劳动测评。 底薪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每月除去奖金或绩效外拿到的最基本的工资。 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的确定,要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参照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价格情况加以合理确定。岗位工资制是按照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确定工资,并根据职工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 结语 岗位工资和基本工资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所得工资总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和价值核定。基本工资的稳定性和保障性对员工来说至关重要。而岗位工资则是根据岗位的权利、责任、劳动强度、条件和技能等要素确定的工资报酬,主要特点是对岗位而非个人进行评价。岗位工资制度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岗位工资应占工资收入的60%以上。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应基于科学的岗位分类和测评,并参考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情况。岗位工资制度是根据不同岗位确定工资,并根据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劳动报酬的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