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有哪些?
释义
    共同犯罪的中止认定有: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发生,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条件。2、全体共犯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3、必须具备有效性。必须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且有效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如果共同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能切断自己先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就具有了有效性。如果共同犯罪人自动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不能切断自己先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就必须采取积极行为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发生,才具有有效性,这样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
    一、什么叫做共犯中止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共犯中止分为广义和狭义:
    1.在广义的共同犯罪中,实施共同犯罪的一部分人自动停止犯罪后,采取积极行为阻止了其他人实施犯罪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部分犯罪人成立犯罪中止,其他人成立犯罪未遂;
    如果一部分人积极实行阻止犯罪发生的行为,但未能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由于不具备有效性特征,所以不能做为中止犯认定,只能在量刑时酌轻。
    2.狭义的共犯只讨论实行犯(也即正犯)之外的教唆犯、帮助犯。
    二、连续犯停止犯罪算不算中止犯
    连续犯停止犯罪也存在犯罪中止,但是整体而言对量刑影响不会太大。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行为人成立犯罪中止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
    (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中止犯罪的动机在所不问。
    (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5 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