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民法典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对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协议或者侵权行为,法院不予保护。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被一定社会群体所普遍认同并具有强制力的道德标准和秩序规范。在民事活动中,人们应当遵循公序良俗原则,确保合法性、正当性和公平性,严格禁止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惯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民法典中,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它是处理民事案件的根本原则。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影响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那么这样的行为是无效的,法院也不会对其进行保护。具体来说,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1.违反法律规定或道德风尚,损害公序良俗的行为;2.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3.违反正确的社会交往方式或其它社会规范的行为。 在民事活动中,什么情况下会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会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涉嫌走私、贩卖毒品、教唆、收买、贿赂、伪造、冒充、捏造、虚构等犯罪;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公共道德等方面的侵权、违约行为;违背社会正常的生产、经营、交往、婚姻、家庭等通用规范的行为;违反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如不遵守诚实守信原则、违背道德约束、淫秽色情等。 公序良俗原则是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任何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都会遭到制裁。在从事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遵循公序良俗原则,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八条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尊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