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怀孕被公司克扣工资,如何维权? |
释义 | 用人单位应保障怀孕女职工的权益,不得因怀孕而减薪、解聘或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怀孕期间,单位应根据医疗证明减少劳动量或安排适当工作。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夜班,并应在工作时间内安排休息。产前检查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如有违反,女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偿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因员工怀孕克扣员工的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并且还可以要求公司补足已扣减的工资或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可以因为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减薪、解聘、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聘用的合同。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该要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减少女职工的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适当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可以延长女职工的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工作,并且还要在工作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的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拓展延伸 怀孕员工遭公司克扣工资,应采取哪些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当员工怀孕期间遭遇公司克扣工资的情况,他们可以采取多种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员工可以咨询劳动法律专家或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保护。其次,员工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单、通知书、聊天记录等,以证明公司存在克扣工资的行为。然后,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投诉,寻求调解或仲裁解决纠纷。如果调解或仲裁不成功,员工可以考虑提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通过法院解决争议。此外,员工还可以寻求媒体曝光或组织维权集体行动,增加舆论压力。总之,怀孕员工应当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公司意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怀孕员工遭公司克扣工资,应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咨询劳动法律专家,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监察机构或仲裁委员会投诉,寻求调解或仲裁解决纠纷。若不成功,可提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甚至寻求媒体曝光或组织维权集体行动,增加舆论压力。怀孕员工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坚决维护合法权益,确保公司意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