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使用伪造货币是否违法 |
释义 | 使用假钱违法,依据《刑法》第172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会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而不是仅限于具体的货币。因此,持有、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有明显区别。 法律分析 一、使用假钱是否违法 1、使用假钱是违法的。若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会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1、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应为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 2、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印刷、发行、流通、回笼等诸多环节,包括货币发行的管理(如发行基金的管理.货币发行与回笼的管理、发行量的管理), 银行出纳的管理,为保护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所实施的有关管理等,并且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涉及众多的内容。 3、把包括如此多方面内容的国家货币管理制度视为特有、使用假币罪的客体,就不可能准确的反应其客体的特殊性。 因此,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 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 结语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使用假币会构成犯罪行为,涉及到货币流通管理制度的侵犯。对于明知伪造货币而持有、使用的行为人,根据数额的大小,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与诈骗罪相比,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涉及广泛的货币管理环节。因此,对于使用假币的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和罚金,以保护国家货币的合法地位和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五章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第九十四条 【涉外票据及其法律适用】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 前款所称涉外票据,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中,既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又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票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五章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第九十八条 【票据行为的准据法】票据的背书、承兑、付款和保证行为,适用行为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